献礼片《五朵金花》在46个国家公映 让全世界看见新中国安居乐业

来源:土饭碗

本报记者 王金跃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195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拍摄的献礼片《五朵金花》在全国公映,很快火遍了大江南北。片中旖旎的云南自然风光、浓郁的白族民族风情、独特的喜剧风格、动人的抒情歌曲以及阿鹏和金花之间纯洁的爱情,深深吸引了观众。

  时至今日,每当回忆起当年的“金花热”,在片中饰演女二号、炼铁厂金花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苏娅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说:“1959年我有《五朵金花》和《战火中的青春》两部献礼片先后公映,这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一年。”

  《五朵金花》剧照

  《战火中的青春》剧照

  人物寄语

  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评选出“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其中就有《五朵金花》和《战火中的青春》,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鼓励。这五朵金花体现了“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希望《五朵金花》中最纯真最质朴的情感能够永远传递下去。——王苏娅

  15岁就演了《猛河的黎明》

  王苏娅1938年出生,满族人。1949年5月,年仅11岁的她参军,加入了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少年艺术队。小时候的她性格活泼,能歌善舞,显露出了艺术上的天赋。1953年,鲁韧导演拍摄电影《猛河的黎明》,需要一位长相上靠近藏族姑娘的女孩,该片联合导演、战斗剧社社长朱丹西推荐了王苏娅,让她在片中扮演藏族姑娘泽朗娜慕。虽然那时演技还比较青涩,但王苏娅身上散发出来的青春活力和豪爽的性格,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时的我完全不懂表演,导演让干啥就干啥,最后糊里糊涂就完成了。”她笑道。

  《五朵金花》是王苏娅拍摄的第二部电影。1959年年初,文艺界掀起了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热潮。当时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比较多,而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很少,观众需要一些轻松愉快的喜剧影片。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曾到大理参加会议,他对当地的风光、民俗印象深刻,决定拍摄一部云南题材的电影。最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争取到了拍摄权。

  1959年4月,已经在云南生活多年的编剧赵季康和王公浦夫妇受命创作剧本,由于影片需要在当年10月份放映,拍摄时间非常紧迫。赵季康想起了1956年在三月街看到的赛马场面,认为把这样一个“英雄美人在三月街相遇再分开的情节”作为开场戏非常合适,她只用了5天时间就写出了《十二朵金花》提纲,但因为“金花”太多,足以拍三部电影,而一部电影只有105分钟,后改成《七朵金花》,最后经过商讨,确定为《五朵金花》。

  当时云南省委提出,既然这是一个写云南的故事,就尽量起用云南演员。炼铁厂金花的扮演者王苏娅、畜牧场金花的扮演者谭尧中和拖拉机手金花扮演者朱一锦都是云南演员,积肥模范金花扮演者孙静贞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苏娅记得,导演王家乙给她们出了一个小品,以此观察演员的个性和特点,最终确定谁来演不同的金花。

  “抹黑脸”以贴近炼铁厂金花

  “《五朵金花》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永远难忘的经历。”王苏娅说。在她看来,炼铁厂金花是一个“活泼、爽朗、热情和乐于助人的姑娘”,也是五朵金花中最贴近白族劳动人民特点的一个典型形象。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王苏娅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她根据角色的工作特点,特意在脸上“抹黑”,一度让化装师很不满,但她据理力争,坚持角色塑造要贴近真实生活,最后得到了王家乙的肯定。当她得知《五朵金花》用的是国外进口的伊斯曼胶片,价格非常昂贵,她就下定决心争取“一条过”,既节省了胶片,又节省了时间。

  《五朵金花》拍摄期间还有一件趣事。王苏娅在食堂吃饭时,发现一个年长男子老是挨着自己坐,她心里犯嘀咕,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对方问她:你喜欢演女兵吗?她回答:那要看是什么样的兵。原来,这位男子正是《战火中的青春》的导演王炎,他是来挑选演员的。经过协调后,《五朵金花》剧组在当年9月底前集中抢拍了王苏娅的戏,随后王苏娅进入《战火中的青春》剧组,在片中饰演女扮男装的解放军副排长高山。这部影片550多个镜头中,有530个都是拍高山和庞学勤饰演的雷振林的戏,为此,王苏娅剪去长发,女扮男装,又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该片如期于1959年12月1日全国公映。

  《五朵金花》上映后,反响热烈。这部影片实现了王家乙一开始确定的目标,即“爱这个人物,爱社会,爱这些热爱劳动的人们”。该片采用了传统戏曲中“错中错”的名字误会法,故事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插曲《蝴蝶泉边》更是传唱至今,成为了经典。自1959年起,《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一举夺得最佳导演银鹰奖、最佳女主角银鹰奖。“金花”也一下子成为模范的代名词和荣誉的象征。

  1961年1月,周恩来总理率团出访缅甸,王苏娅成为随团人员之一,《五朵金花》在缅甸放映后,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部影片让国外观众看到了新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快乐生活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王苏娅说。

  感恩长影成就演艺生涯

  王苏娅原名叫王淑雅,因为喜欢曾主演《乡村女教师》《她在保卫祖国》等影片的苏联女演员薇拉·马列茨卡娅,她特意改名王苏娅。

  《五朵金花》让王苏娅彻底爱上了表 演。此后,她 陆续在电 影《海霞》(1975年)中饰演阿洪嫂,在《海上明珠》(1976年)中饰演凌燕子,在《七月流火》(1981年)中饰演杜金光彩,在《海上生明月》(1983年)中饰演叶芝,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1981年由岑范执导的电影《阿Q正传》中,王苏娅饰演鲁迅先生笔下的吴妈。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很多人想演,但岑范力排众议,唯独看中了王苏娅。为了保险起见,岑范和摄影师拍了一开始吴妈提着篮子从画面右侧走向左侧的镜头,岑范当时考虑,如果这个镜头不满意,还可以临时换人,但王苏娅刚走了两步,岑范就打消了顾虑,“就是她了”。

  王苏娅1984年成为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1987年,她任云南省文化厅电影处处长,从事文化电影行政管理工作。她参与拍摄的最近一部电影是2003年由丁荫楠执导的《邓小平》,她饰演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在片中饰演邓小平的卢奇比她小15岁,但两人配合默契十足,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塑造角色的能力。

  回首70多年的电影生涯,王苏娅不忘感恩长春电影制片厂对自己的提携和帮助,“长影培养了我,把我托起来。”她跟长影合作了《猛河的黎明》《五朵金花》《战火中的青春》和《家务清官》四部电影,尤其是两部献礼片,让她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王苏娅目前居住在北京,非常低调,她说因为耳朵有点背,怕给别人添麻烦。尽管如此,她依然密切关注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向,“希望中国电影的明天越来越好”。

原标题:让全世界看见新中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