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趣视角见证“京玉”一家亲

来源:土饭碗

  《高原上的黑眼睛》剧照。

  本报讯(记者 高倩)“青草来,雪山来,河水来,仙鹤来,扎西德勒来……”舞台上,藏地歌谣空灵唱响,送来了一段雪域高原上的友谊故事。8月23日至25日,北京演艺集团、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制作演出的原创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在南锣剧场首演。作为北京演艺集团2024年重点剧目、2024年度对口援青项目,该剧透过孩子们的童趣视角,展开了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诗意画卷。

  演出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开启:北京男孩夏天被妈妈接到青海玉树,邂逅了玉树少年扎西与他的藏族伙伴们,夏天与扎西收获了一段真挚深厚的友情。许多暗线悄然铺展,比如,夏天妈妈作为援青的草业专家,与多年前救了松吉爷爷的北京“曼巴”(藏语对医生的称呼)前后呼应,从侧面串联起几代援建工作者为玉树带来的发展变化。

  在表现方式上,《高原上的黑眼睛》综合运用戏剧、音乐、歌舞、木偶等多元形式,雪山、青草、河流三大视觉核心形象贯穿始终,玛尼石墙、酥油灯等标志性元素不断出现,构建起具有玉树地貌和藏族气质的舞台空间。栖息于三江源的旱獭、野牦牛、白唇鹿、赤麻鸭、斑头雁等高原动物则以“偶”的形式出现,多人展现的巨型偶、布袋偶、手持偶接连上场,灵动浓郁的童话色彩颇受小观众的喜爱。

  为还原藏地风情,主创团队曾多次前往玉树采风,翻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并邀请当地歌手、演员来到北京儿艺的排练厅,与剧组朝夕相处。玉树民歌非遗传承人藏族女歌手白玛永西、藏族男歌手永丁然杰与专业演员们一起登台表演。

  “所有演员都学习了藏语,这是排练过程中最难忘也最有难度的一环。”饰演夏天的金珊说。演出的尾声部分,夏天与藏族朋友一起吟咏《格萨尔王传》的词句,同样的语言、同频的呼吸再次拉近了他们灵魂的距离。排练时,藏语指导老师对金珊等主演的要求相当严格,“除了导演,只有这位老师能喊停。有时候我们要用手去掰舌头,不断地纠正发音,没有窍门,只能靠记忆。”演出开始前,大家还在后台夯实细节,在金珊看来,这是剧组的敬畏所在,“导演一直告诉我们,应该用最真挚的情感致敬三江源和玉树人民,致敬一代又一代的援青工作者。”据悉,几十位援青干部和家属受邀来到了演出现场,今年9月,这部作品将回到它故事的发生地青海进行巡演。

  “《高原上的黑眼睛》充分体现了北京、玉树一家亲的长久感情。为孩子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这部作品最主要的出发点。”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玉树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立平说。本报记者 方非摄

原标题:以童趣视角见证“京玉”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