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举办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

来源:土饭碗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举办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

专家学者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出10条建议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首发

  8月16日,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办,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来自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理事长陈炎兵发表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山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李江涛,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冯奎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杨子健主持,研讨会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主持。

  研讨会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治理与韧性城市、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与城市更新、都市圈同城化体制机制创新、人文与科技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并提出10条对策建议:

  一是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已进入务实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好发挥城市火车头的驱动引领作用。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框架和目标体系已经确立,并与国情形成了良好的相互适应关系。未来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和推进,关键是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和人文环境。

  二是要深刻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首先,“城乡融合发展”首次被提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的战略高度。其次,“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容被明确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再次,就“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出明确和具体的工作安排。对此,既需要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启动新一轮的探索实践。

  三是要找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着力点。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行公共资源城乡公平均衡配置;二是着力推动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转移;三是大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四是依托改革促进城市先进要件融入农村;五是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帮扶行动。未来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和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四是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通过资源配置方式、空间组织模式和增长动能的重塑,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城镇化的方方面面。我国城镇化处于推进的关键阶段,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潜力,不仅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也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

  五是加快构建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同城化将都市圈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求通过同城化战略规划,构建工作和生活同城圈、产业和科创同城链、生态和文化同城网及体制和机制同城体。要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必须解决城市间的利益分配,推动构建以“共建、共治、共享、共富”为主要特征的新机制。

  六是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鼓励地方政府以城市更新项目为试点,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倒逼改革,创新探索城市更新实施管理机制,创新探索符合我国区域、城市差异的存量更新政策制度、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同时,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有为,在技术、资金、产权、用途、治理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七是要努力规避城乡融合发展的认识误区。一是阶段性工作论,对其在现代化中的战略性、长期性认识不到位。二是将其与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对立起来。三是速战速决论,如认为宅基地改革可一步到位。四是制度改革万能论,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缺乏充分认识。五是僵化的模式论,以为依赖几个模式就可推动全局。六是对农民的主体能动作用认识不到位。七是泛化论。认为所有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缺乏对城乡融合的突破口深入研究。

  八是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社会发展”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构成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城乡发展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底座和关键环节。

  九是努力提高区域协同开放水平。把内陆和沿边地区作为推动区域协同开放的重点,继续促进东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培育全球加工制造基地;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建设,构建中西部面向“一带一路”的贸易大通道;加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与高水平开放互促机制,形成引领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十是构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一是更多形成文化产业新增长点,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特色的数字产品,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二是打破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地理限制,让更多人享受到多元文化,推动文化消费升级。三是推动产业链创新,实现文化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智慧产业链体系,为城乡融合提供新模式。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型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展望未来,聚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和城市生活品质,对此前自发的、局部的、阶段性的各类体制机制改革经验等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集成,同时着力解决有关政策、法规、规划、意见等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相互掣肘和矛盾关系,不断提升质量和效能,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城市话语和综合解决方案,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和有关安排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研讨会上,同时举行了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式新型城镇化》一书首发式。《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在认真研究和系统梳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并通过横向国际比较和纵向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总结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伟大成就,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式新型城镇化》一书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理事长陈炎兵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薛永基共同编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研讨会上,还举办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共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杭州研究基地”,在智库建设、课题研究、人才交流、论坛举办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推动研究成果与项目实施的有效融合,为促进长三角与京津冀两大城市群、北京与杭州两市的经济社会交流合作提供智库支持。(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大庆 通讯员王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