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洪水浸泡过的饮料 没开封也不要喝!不要喝!不要喝!

来源:土饭碗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整体呈现趋多趋广态势。

最近,我国多地发生内涝和洪涝灾害,街头巷尾许多超市、餐馆被暴雨积水浸入,店内储存的饮料、瓶装水等被洪水浸泡。

互联网上关于#被不卫生的水泡过的饮料不要喝#等话题讨论热度很高,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被洪水或积水浸泡的饮料,是否能安心饮用?

被洪水浸泡过的饮料 没开封也不要喝!不要喝!不要喝!

饮料包装与密封原理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饮料包装主要采用塑料瓶、玻璃瓶、铝罐、纸盒、易拉罐等形式,要想了解被洪水浸泡过的饮料能否安心饮用,首先需要了解饮料的包装与密封原理。

- 塑料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塑料材料,因其透明度高、重量轻,具有耐摔、易加工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包装饮料。

PET塑料瓶通常配合塑料螺旋盖一起使用,瓶盖和瓶口通过螺纹结构相互配合,当拧紧瓶盖时,通过旋转产生的摩擦力能确保瓶盖牢固地固定在瓶口上。

- 玻璃瓶

玻璃瓶化学稳定性高,可回收性强,因而也经常用于包装饮料。玻璃瓶通过金属瓶盖或瓶塞等密封装置封闭瓶口,有效阻止了外界气体和湿度的进入。

金属瓶盖通常具有螺纹结构,通过旋转拧紧实现瓶口密封,瓶塞可能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料,用以增强密封性。

- 纸盒包装

纸盒包装通常由纸板和多层复合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和抗压性。

纸盒包装通过折叠、粘合或热封等方式将饮料密封在内部,一些纸盒包装还会采用铝箔等金属层来增加阻隔性。

- 易拉罐

易拉罐通常由铝或马口铁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阻隔性。易拉罐通过卷边工艺将罐盖与罐身紧密结合形成密封,罐盖内部通常涂有保护层,防止罐体与饮料直接接触。

饮料包装类型多样,在正常放置状态下,合规的包装材料能有效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分等进入包装内部,避免饮料发生变质。

洪水是怎么污染饮料的?

洪水在携带大量泥沙的同时,还可能携带生活垃圾、农药、化肥、工业废水等各类污染物,因此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污染性。

当洪水接触到饮料瓶时,无需任何外力即可通过狭窄的空间(如瓶口螺纹处)自动流动,这种现象就是毛细管作用。

当瓶口螺纹处等狭窄空间内的液体内聚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体与容器壁之间的粘附力)共同作用时,推动液体流动,导致洪水中的污染物进入瓶内。

此外,洪水中的污物还可能附着在包装表面,尤其是在瓶盖和瓶口的螺纹处。

所以,即使瓶内饮料本身没有受到污染,但在瓶盖开启之时,这些污染物可能会被带入瓶内。

可见,当洪水淹没了存放饮料的仓库或超市时,即便是密封的饮料也可能会受到污染。

饮料为何能被洪水污染却不漏气?

饮料瓶盖主要由螺纹、密封圈和防盗环组成,这是因为这三个关键部件的精细设计,才能保证饮料瓶不漏气。

首先,瓶盖的内螺纹与瓶口的外螺纹需精确配合,形成紧密的螺纹连接。

这种配合通过挤压产生摩擦力,确保瓶盖牢固地固定在瓶口上,内外螺纹的径向配合间隙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轻易转动或松脱。

此外,瓶口内部通常装有密封圈,扩大了密封区域。

其延伸部分半径大于底部半径,并且末端设计有适当的曲率,这有助于更紧密地贴合瓶口内侧,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防盗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瓶盖的密封性能。当瓶盖被拧紧时,防盗环与瓶盖和瓶口紧密贴合,形成额外的密封层。

可见,瓶盖通过螺纹配合、密封圈设计、防盗环设计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与精细设计,确保饮料瓶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漏气。

面对洪水灾害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洪水发生后,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健康等多方面状况,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财产损失。

- 人身安全

避免靠近深水区、水流较快的地方,避免涉水行走(特别是不熟悉的区域),以防隐藏“陷阱”。

如遇困难,尽快联系救援机构,不要单独冒险,以免加重危险。

- 饮食和卫生安全

洪水可能导致食品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因此,不要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要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

如果供水系统受到洪水影响,在重新使用前应确保水源安全无污染,必要时应进行水质检测。

尽量选择未被洪水浸泡过的瓶装水、桶装水和应急供水。

如果条件不允许,水一定要在烧开之后再喝,

同时,做饭工具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消毒杀菌。

- 居住安全

及时检查房屋是否受损,如发现房屋结构不稳定、屋顶漏水等问题,尽快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如果房屋内部有积水,避免使用电器,以免发生触电事故,电气设备在未确认安全问题之前,不要插上电源。

总之,面对洪水肆虐,我们需要高度警惕,保持谨慎态度。对于被洪水浸泡或冲来的饮料瓶等物资,一定要仔细甄别和处理,切勿盲目饮用或食用。

只有全面考虑并采取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应对洪水灾害带来的风险挑战。

参考文献

[1]向斌.PET塑料瓶安全性解析[J].中国包装, 2010, 30(9):2.

[2] 张锐,李兰.瓶装水包装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 2014, 35(14):5.

[3]俞茜,李娜,王艳艳,等.洪水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构建与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 17(4):6.

[4]郭子成,罗青枝.润湿现象和毛细现象的热力学描述[J].大学物理, 2000, 19(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