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医生共舞 医联MedGPT欲打通健康中国建设最后一公里

来源:土饭碗

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国内领先的AI医疗平台医联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强强联合,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医生”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彰显了三甲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领先地位,更深刻探索了人工智能(AI)与医疗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模式,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开辟了新路径。

[MD:Title]

人机协同 AI赋能精准高效初诊

活动现场,医联MedGPT携手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利用先进的AI医疗技术,针对196种常见及多发病种开展早期初诊服务。AI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能够快速分析患者的症状描述、病史资料等,提供初步诊断建议,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

[MD:Title]

在此次义诊活动中,MedGPT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全科医生团队紧密合作,形成了独特的人机协同工作模式:患者首先使用MedGPT进行预问诊,利用AI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收集并主动分析患者信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并提供给医生确认,医生仅需结合MedGPT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问诊与诊断确认。MedGPT的AI能力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诊疗效率和质量,使患者能够更早地获得专业、有效的医疗服务。

[MD:Title]

活动还特别设置了病历点评环节,由资深医疗专家对所有诊断病例进行深入剖析,并从问诊准确性、推荐辅助检查准确性、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准确性、可信度、人机交互性等六个维度进行打分,最终MedGPT取得了8.16分(十分制)的好成绩,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这一环节不仅是对AI医疗技术的一次实战检验,更是对医疗教学与科研的宝贵贡献,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AI应用能力的医学人才。

[MD:Title]

通过对比AI诊断结果与医生最终诊断的异同,专家们肯定了AI在辅助诊断中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医生的人文关怀与安全守护仍然不可或缺。“我们不是被技术取代,而是与之共舞。”参与活动的医生如是说。他们认为AI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患者的声音,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参加义诊的患者们对这种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通过这种联合问诊模式,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加深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AI共舞 提质增效与人文关怀同步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逸辉面对AI展现了积极拥抱和前瞻的态度。他认为AI是未来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生们也需要利用AI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黄逸辉表示,随着患者需求的提高,AI可以帮助医生在医疗服务效率上得到提升,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增诊疗技术的挑战,让AI还能够在处理疑难杂症和手术过程中帮助医生突破技术难题和经验总结的问题。作为百年医院的管理者,黄逸辉院长强调医院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包括在管理和医疗技术上勇于接受新事物。

黄逸辉院长强调:“尽管AI在提高诊疗过程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的角色。医生给予病人的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治疗,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以及医生的直觉,这是些都是任何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通过‘AI+医生’的模式,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确保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关怀,确保医疗服务不仅高效,而且充满人情味。”

黄逸辉院长还提出,未来该院将继续积极探索新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结合模式,进一步利用AI技术,开发更多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比如智能诊断、个性化治疗计划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与医院管理者的视角不谋而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生们对于AI的态度也是集中在了提质增效和人文关怀上。

参与义诊活动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艾毛毛表示,虽然AI技术在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医生的人文关怀与安全守护仍不可或缺,如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耐心解答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等。

另一位参与义诊的医生,骨科陈龙博士表示,AI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患者的声音,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全科医学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文法作为点评专家对“AI+医生”义诊活动给出了他的评价。他认为通过AI的介入,能有效缩短医生的问诊时间,医生更能从AI预问诊的范围外补充医疗诊断,使诊断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AI不能完全替代医生,它更像是医生的助手,在诊前或诊间提前开始问诊。

增进互信 医患关系因AI而增近

AI给医生带来的便捷,受益最大的当然还是患者。

一位就诊皮肤科和骨科的女患者表示,她觉得这种义诊方式“挺好的”,“挺新鲜的”,而且“不用排队”,“直接通过AI就可以看到医生了”,她认为这“挺不错的”。

她提到,尽管看起来AI医生与真人医生有所差异,但由于了解到有医生在背后审核,所以她对AI的诊断结果感到满意。她表示,未来如果有机会,她会更倾向于使用AI进行初步诊疗,并愿意向朋友推荐这种服务。

在广州读研的黄小龙(化名),是一位跑步爱好者,最近跑完步后,右髋部总会隐隐作痛,来医院就诊。经过AI预问诊,医生诊断其是因热身不充分导致的右髋疼痛,开出了精准的运动处方。医生教他了几个提髋动作,这两天练习之后果然疼痛明显缓解了。

通过AI+医生义诊体验,黄小龙认为“AI+医生”的诊断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就诊质量,病人在侯诊中先跟AI交流,可以缓解就医的焦虑,而且,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与医生沟通自己的感受。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AI诊断只能通过文字一问一答进行沟通,“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增加视觉、嗅觉等多维度诊断,结果会更加精确。”

通过这种联合协同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加深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此外,患者可以通过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与MedGPT进行实时互动,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管理能力,还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MedGPT的应用,或将让“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的就医场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可能。

MedGPT打造AI赋能医联体建设样本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应急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创建于190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应急为一体的广州市属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在多个领域具有显著的专科特色和优势,如烧伤创伤重症、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等,并承担着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保障和卫生应急任务。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通过在区域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例如,2023年6月成立海珠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中心,联合区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服务能力提升工作;9月成立海珠区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推动区内护理管理和服务水平;10月组建海珠区西北片区健康管理联盟,联合周边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常住居民提供全流程健康服务;今年3月在海珠湖公园启动建院120周年百场义诊活动,让区内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7月又牵头成立了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西片区),将合作的社区医院扩大至14家,通过搭建“1+1+N”协作格局,实现资源下沉和服务同质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大力发展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下,选择与医联MedGPT开展义诊活动,也印证了先进的AI能力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医疗质量方面的广阔前景。

首先,MedGPT具备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智能化诊疗能力。它能够通过多轮问诊引导患者收集足够的诊断决策因子,从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这种能力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专业地支持,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学检查数据,MedGPT能够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案。这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其次,MedGPT不仅能在初诊阶段提供初步诊断建议,还能在诊疗过程中实时辅助医生进行决策,如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剂量的调整等。同时,它还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风险预警,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风险。

再次,MedGPT的应用可以促进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通过AI技术的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协同工作,共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MedGPT的智能化诊疗能力可以帮助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医联体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提升整体效能。

此外,MedGPT的应用可以为分级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通过AI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诊疗需求,从而合理引导患者按照分级诊疗制度有序就医。MedGPT的智能化诊疗能力可以优化患者的就医流程。通过线上问诊、智能导诊等方式,患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减少等待时间和就医成本。同时,MedGPT还可以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智能随访复诊等后续服务,确保患者得到连续的医疗服务。

此次“AI+医生”义诊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与医联在医疗智能化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双方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不断探索AI与医疗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