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放大招,你的存款要变少了......
近期,国内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这一波调整行动始于六大国有商业银行,随后扩展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7月26日,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率先调低存款利率;紧接着29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另外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调整了人民币存款利率。至此,全部18家全国性银行均已实施存款利率下调措施。
此次调息中,国有大行将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从2%降至1.8%,标志着它们的存款利率告别了“2%”时代。股份制银行虽然跟随下调步伐,但仍保留了部分2%利率的存款产品。以招商银行为例,其调整后的一年至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55%至2.10%不等。其他股份制银行如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其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反映出在整体下调的同时,不同期限存款的利率分化情况。
银行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因支持实体经济而有所收窄。2023年底,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69%,2024年一季度更是跌至历史低点1.54%。专家分析指出,尽管银行在资产端努力降低贷款利率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在负债端,存款成本的下降速度却因存款定期化趋势及部分银行违规“手工补息”揽存行为而受限,这间接影响了银行的净息差表现。
对此,监管机构于今年4月开始整顿违规“手工补息”,有效控制了银行的利息支出,部分银行的存款付息率随之下降,净息差得到一定恢复。此次银行自主调低存款利率,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的较大降幅,预计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稳定银行负债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可能对银行盈利能力及股价产生正面影响。
展望未来,地方中小银行预计也将加入降息行列。历史经验显示,此类调整通常由国有大行发起,随后股份制银行跟进,最终地方中小银行采取行动。近期已有多个省份的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各类定期存款利率,旨在应对储蓄增长过快和净息差压力增加的挑战。此举被看作是这些银行主动管理成本、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