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旨在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标志着这一领域正迈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河南省政府发布了《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旨在通过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完善空域管理机制,以及推动低空消费、飞行器制造和服务产业链融合,到2025年实现300亿元的低空经济规模,到2027年进一步扩大至500亿元。
湖北省紧随其后,召开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议,省长王忠林强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研发制造,并促进“低空+”多业态应用场景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发展中心。江西省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草案,致力于在未来三年内将低空经济规模提升至全国领先地位,预期带动经济增长超2000亿元。
浙江省则发布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保障措施,包括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低空经济、航空高端制造等领域,显示了省级层面对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实质性推动。
随着各地政策的积极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无人机注册量显著增长,无人机企业和操控员数量大幅上升。据预测,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资本市场方面,已有21家涉足低空经济的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其中,中国卫通、中直股份、威海广泰的净利润超过亿元,而航天晨光和航天发展则报告亏损。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公司如安达维尔、光洋股份实现了扭亏为盈,威海广泰、海特高新、中国卫通等企业的净利润增长超过50%,显示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在当前阶段的强劲增长态势。威海广泰和海特高新的无人机及航空航天项目进展顺利,预示着它们将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