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当前,应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的第5年。5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提高至21.5%,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与西部地区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区位和国家政策优势,加快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密不可分。
例如,西部地区在能源化工、资源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注重发挥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和风光等清洁能源丰富的优势,将农牧产品和矿产资源进出口与落地深加工有效结合起来,把口岸的通道与后方城镇土地空间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口岸—腹地”联动的特色空间经济。西部沿边省份用好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发展口岸贸易、跨境电商、康养旅游等特色服务业。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等通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内陆的川渝陕等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爆发式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不过,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营商环境水平有待提高以及政策体制有待健全等问题。下一步,西部地区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要重点在多方面着力。
完善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交通支撑体系,降低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和效率水平依然是制约内陆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铁、航空等高速交通设施的建设,西部地区的人流、物流等通达效率极大提升,但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城镇之间、产业园区之间的运输距离较远,货物运输中公路物流占比偏高,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立体交通要求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新亚欧大陆桥陆海联运通道,完善沿边口岸、沿江港口等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海公铁水联运、空铁联动等多式联运,拓展铁路、水运等物流成本明显降低的货物运输方式。
构建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开放发展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水平。西部地区既要服务国内大循环,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高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发展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产业;也要面向国际大循环,通过沿边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区、跨境经济区等平台,延伸拓展更加具有韧性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西部地区部分产业来讲,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将资源特色、区位特色、气候特色转化为产业特色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通过与东中部共建园区、人才援助等方式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研究推广“边腹互动”的模式,增强从口岸到腹地城镇的产业支撑。新疆、广西等西部省(区)要探索口岸带动、边腹互动的发展模式,即通过海关依托口岸进口资源,在口岸后方的城镇建设战略资源储运基地、保税仓库、资源深加工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建设矿产资源精深加工落地,促进口岸由过货通关职能向边境贸易、边境加工等复合型职能转变,形成沿边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匹配,增强从口岸到腹地城镇的产业支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研究员马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