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看经济,通过数据看成就。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展现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双方经贸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
中国企业在非参与新建改造铁路超1万公里
记者8月29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5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非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
15亿千瓦!能源发展方式实现深刻变革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深刻变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
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介绍,中国的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清洁能源发电量约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将近40%,比2013年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十年来,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洁能源发电,中国能源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
万劲松介绍,中国的能源转型保障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十年来,中国的能源供需保持平衡,能源价格总体平稳,14亿人口的能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总投资超过了1000亿元,2015年历史性地解决了全国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了将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
去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与2012年相比,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能源资源实现了绿色集约化开发。
2000亿元!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加快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步伐
国家数据局8月29日表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加快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步伐。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现有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标准机架,集聚和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1毫秒时延城市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用户体验进一步优化;新建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最低降至1.04,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加快。
国家数据局最新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统筹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提升算力网络传输效能;促进算力需求对接,降低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推动清洁能源算力中心建设,实现绿色能源向绿色算力的转化。
78.6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9日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根据《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公报》显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稳步增长。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全国床位1017.4万张,比上年增加42.4万张。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248.8万人,比上年增加83.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0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3.99人。
《公报》指出,医疗服务提供量和效率同步提升。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比上年增加11.3亿人次,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