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乌克兰军队利用自杀无人快艇在夜间出击,凭借其隐身性能组成狼群,对俄罗斯海军舰艇实施偷袭,有效削弱了俄军的海上优势。受此启发,台湾地区加速推进名为“快奇专案”的自杀攻击快艇项目,计划投资8.1亿新台币,建造200艘此类快艇,预计于明年完成原型艇验收,2026年起开始海试,并装备于海军与陆军。
这些快艇具备超过70千米的控制距离,采用艇首碰炸或遥控引信,并集成抗干扰与跳频式制导系统,可通过无人机辅助锁定目标,最终由AI执行精确打击。项目包含两种不同装药量的设计,以适应不同规模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快奇专案”快艇的设计与乌军使用的无人快艇相似,但在隐身性方面存在冲突,如龙德造船的原型艇因发动机外露影响了隐身性能。
乌克兰在冲突中展现的无人艇攻击策略,特别是对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的袭击,不仅凸显了无人艇的威胁潜力,也暴露出大型舰艇面临的新型安全挑战。例如,乌军无人艇以复杂的规避动作成功攻击了“奥列涅戈尔斯基戈尔尼亚克”号登陆舰,显示了其在战术上的灵活性和对传统防御系统的穿透能力。
台湾地区对此类战术的借鉴,加之可能获得的外部技术支持,使得“快奇专案”无人艇不仅限于自杀攻击,还可能拓展到情报收集、监视乃至分布式作战和海上蜂群战术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这不仅提升了无人水面作战的效能,也对防御方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增强对海上无人平台的监测与反制能力,包括对搭载无人艇的母舰和生产设施的早期识别与打击准备。
然而,无人水面艇的防御并非无解,其续航和抗风浪能力有限,且遥控通信易受干扰。防御策略应包括加强水面监控、设置物理障碍、提升目标识别能力,以及对潜在母舰和制造源头的预先打击,确保在冲突中有效遏制这类威胁。同时,过往案例显示,通过高效的情报与拦截措施,大部分无人艇可在接近目标前被摧毁,但对伪装在普通商船中的无人艇的识别与防范仍需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