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无人机出行和游玩,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正逐渐成为流行趋势。然而,伴随而来的无人机违规操作,尤其是无视飞行规则的“黑飞”与“乱飞”现象,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国家安全机关近期通报了一系列无人机违法巡飞案例,涉及拍摄保密设施和敏感地区,并在互联网上分享传播。例如,某军事论坛成员罗某因非法拍摄新型军舰并泄露军事秘密被判刑。此外,某航测机构的刘某在未获授权下,擅自对涉密区域进行航拍,导致重要信息外泄,面临法律制裁。还有公司职员李某和张某,在未报备情况下,对军事禁区巡飞并上传数据,触犯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新出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强调,禁止无人机非法拍摄军事或涉密设施,以及非法处理国家秘密信息。无人机的不当使用不仅威胁国家安全,其在铁路等重要设施附近的“黑飞”行为,也可能干扰列车运行安全,构成公共安全隐患。暑运期间,多地铁路警方查处了多起此类违规案件,并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无人机根据重量、飞行高度等被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五类,家庭常用的多为微型和轻型,操控这类无人机虽无需持证,但需实名登记并了解相关规定。未登记的飞行被视为“黑飞”,将受到法律惩处。条例还划定了管制空域与适飞空域,强调在管制空域飞行必须获得批准,而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无人机在出厂时已内置电子围栏,以避免在禁飞区启动。
专家提醒,即使是合法使用的无人机,操作者也应确保飞行安全,遵守相关规定,防止意外发生。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